北京高博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江骥教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与核药——新药临床研发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3-08-30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中国医药创新蓬勃发展,传统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如今的创新药研发需求。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国际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创新药临床评价中,以降低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节约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加快新药上市。高博医疗集团临床研究中心首席科学顾问江骥教授作为著名临床药理专家,在2023高博科学论坛上就《同位素示踪研究平台与新药临床药理研究》进行演讲,干货满满。博研荟特作整理,以飨读者。


同位素物质平衡研究助力新药研发,核药研究走出“上坡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药临床研究领域获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尽管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痛点和不足,但大家依然希望能够发现更为创新和有吸引力、有前途的药物研发方向。所以,有人提出在小分子和大分子之后,核药物或许是一个具有前景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治疗靶点的不断涌现和探索深入,我们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制约新药研发步伐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我们需要及时、准确的了解这些创新药物在人体的动态分布情况,了解其在人体内的靶向性。中国在药物资本投资方面近年来较为低迷,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核药领域并没有出现下降,反而在不断走上坡路。

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领域内,高博医疗集团搭建了较为成熟的同位素示踪临床研究平台。目前已经做了两项关键的工作,第一项是常规的物质平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的物质平衡和代谢研究;第二项是微剂量的物质平衡和代谢研究。放射性同位素物质平衡临床研究主要是通过14C标记创新药而开展的临床研究,目前国内有5-6家医院可以进行相关的研究,高博医疗集团旗下医院也位列之中。同位素示踪临床研究方向的市场规模和前景在业内被一致看好。我们希望能依靠研究型医院平台,立足并解决创新药临床研发过程中的这些瓶颈问题,并将这些成果推广到全国范围。

640.png

1.高博医疗放射性标记药物的物质平衡与代谢的临床研究平台建设(图源:高博科学论坛江骥教授报告演示稿)


政策助力,打通上、中、下游

政策层面,国家提出《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尽快解决上游同位素生产问题,从根本上推动这一领域发展。此外,在过去的两三年内,CDE发布了5个关于核医学临床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指导原则及征求意见稿。

分别是:

•      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      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      放射性治疗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      放射性标记人体物质平衡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5个指导原则接踵而来存在其合理性和趋势,相关研究的潜在需求或相当可期。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临床研究机构参研14C物质平衡项目独立或联合申办方共51家,截止2022年底,国内已完成或在研14C人体物质平衡研究项目数为78项。可见市场仍然存在大量临床研究需求,在摆脱疫情限制之后,整体数据还可能在今年实现反弹上升。

640.png

2.中国14C人体物质平衡研究统计(图源:高博科学论坛江骥教授报告演示稿)


创新药的同位素示踪临床研究——国内急需

从流程思路来讲,同位素示踪临床研究包括同位素标记、动物实验、临床方案设计、科学性和伦理合理性评估、临床实施和运输与检测等环节。按照相关要求,如今国内创新化药原则上都需要进行物质平衡研究。而放射性标记人体物质平衡研究是业界公认的此类研究的金标准。另外,对于口服药物的吸收情况的研究,也可以通过微剂量同位素人体示踪的方法来实现,这就涉及到同位素标记小分子创新药人体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高博医疗集团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机构进行过微剂量同位素示踪相关的研究。比如经典案例——葆元生物的AB-106物质平衡研究。AB-106Taletrectinib,他雷替尼)是一款ROS1/NTRK双靶点小分子抑制剂,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开展临床研究,并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而该研究中涉及到药物的物质平衡研究,就使用了微剂量14C人体示踪的方法。由于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药物在眼内停留时间较长、代谢较慢,必须使用微剂量同位素人体示踪的方法才能避免放射性暴露过高,故该研究剂量选择为1μCiAB-10614C人体物质平衡研究在中国和美国分别开展,最终结果显示,用同样的方法在美国和中国所做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国内外回收率基本相同,也展现了我国相关技术正加快与国际接轨。

640.png

3.高博医疗放射性标记药物的物质平衡与代谢的临床研究平台建设(图源:高博科学论坛江骥教授报告演示稿)

同时,现有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小分子、大分子甚至细胞治疗药物进行核素的标记。通常将标记后的药物注射到人体之后,用PET/CT扫描成像后再进行图像重塑与影像数据分析,得到该药物在人体内各个组织的PK特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药物是否能到达靶部位、何时到达靶部位、到达靶部位的具体药量、在靶部位停留了多久,何时离开靶部位,以什么形式离开靶部位,离开的速度和特点等一系列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可实现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更精准的预测。


核药=“”+

核药的临床前以及临床研究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与药物研究技术的结合。多个核药已在FDA获批上市,并且备受关注。从应用角度来说,核药更容易实现先诊断再治疗,首先确定是否出现问题,然后针对性的治疗,也就是所谓的诊疗一体化概念。

同位素示踪方面,众所周知,药到才有可能病除。通过同位素标记药物,看到药物在人体内多个脏器组织的动态药物浓度,将更加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行为路径。药到没到?是到正常组织还是到肿瘤部位?到了多长时间?以何种速度离开?这些问题对于临床试验研究都至关重要。掌握这些核心数据,研究者就可以根据药物到达肿瘤组织的时间来确定第二次治疗的时机、剂量和时间间隔,以提高临床药物研究效率。


结语:团队,需要人才+胸怀+慧眼

同位素示踪研究平台与新药临床药理研究的发展,需要带动整个团队一起协作。江骥教授提出,核药研究对人才的门槛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研究人员将临床医学、核医学、核药学、临床药理学等专业技术和思路融合在一起。困难之点在于人,既懂临床药理又懂定量药理,还要有必要的核医学和核药学知识。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处处都是挑战。未来,需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申办者理解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创新思路、技术,才能推动这条路走的更宽更广阔。


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230906102341.png

江骥

原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中心教授

高博医疗集团临床研究中心首席科学顾问

198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1987-1989年美国德州Baylor医学院博士后。1994年起任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研究员、教授。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及质谱学报编委。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负责协和医院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工作,任主要研究者或主要研究者助理承担100余项药物I期临床试验,进口、仿制药药代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研究质量居国内前列,为SFDA组织的各种培训班讲课数十次,近8年来在国内外发表有关论著170余篇。


关于高博同位素示踪研究平台

高博临床研究中心创建国内领先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平台,依托高博运营的专属临床研究中心建立同位素病房,在遵循GCP、环保等相关法规前提下,依据CDE和FDA相关指导原则,保障同位素物质平衡临床试验高标准开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创新药研发需求。高博同位素示踪平台平将为国内外科研单位和医药企业日益高涨的创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支持与服务,解决创新药临床评价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提高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领域创新药物临床评价的准确性,缩短临床研发周期,提高研发的成功率,加快新药上市。